本報記者吳憂
近日,省司法廳印發(fā)《關于推進鄉(xiāng)鎮(zhèn)(街道)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和村(社區(qū))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室規(guī)范化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并編印《四川省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室)建設規(guī)范》一書,對推進我省基層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室)建設工作進行了具體安排。
《意見》提出,力爭到2020年前實現(xiàn)鄉(xiāng)鎮(zhèn)(街道)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全覆蓋,進一步提升村(社區(qū))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室覆蓋面,著力形成覆蓋城鄉(xiāng)、功能完備、便捷高效的基層公共法律服務網(wǎng)絡體系,實現(xiàn)基層公共法律服務的標準化、精準化、便捷化,努力為基層群眾提供普惠性、公益性、可選擇的公共法律服務。
覆蓋鄉(xiāng)鎮(zhèn)(街道)公共法律服務一站式提供
“鄉(xiāng)鎮(zhèn)(街道)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村(社區(qū))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室,是基層公共法律服務的直接提供者,對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維護社會和諧穩(wěn)定具有重要意義。”省司法廳基層處處長田亮介紹,面對群眾多領域、個性化的公共法律服務需求,工作站與工作室將立足“法律事務咨詢、矛盾糾紛化解、困難群眾維權、法律服務指引和提供”的平臺建設功能定位。
具體來說,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將重點做好7項工作:接待群眾來訪和法律咨詢服務;引導法律援助、律師、公證、基層法律服務、司法鑒定、仲裁等法律業(yè)務,負責法律援助申請初審;組織開展人民調解工作、法治宣傳教育,引導告知刑滿釋放人員安置幫教政策、救助幫扶途徑等;協(xié)助提供監(jiān)所遠程視頻探視服務;積極為轄區(qū)政府機關、企事業(yè)單位、社會組織等提供法律顧問咨詢;具體負責指導、考核村(社區(qū))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室工作和村(社區(qū))法律顧問工作;完成上級司法行政機關和當?shù)攸h委、政府交辦的其他法律服務工作。
“通過信息技術等便民措施,我們將努力為群眾提供一站式服務,找律師、辦公證、申請法律援助乃至探視親人等法律需求,都可以在這里實現(xiàn)。”田亮介紹,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將依托現(xiàn)有鄉(xiāng)鎮(zhèn)(街道)司法所建立,共用業(yè)務用房。在人員配置方面,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設站長1人,由司法所所長兼任,并爭取將法律援助、人民調解、安置幫教、法治宣傳等領域適宜由社會力量承擔的服務事項納入政府購買服務。
深入鄉(xiāng)村社區(qū) 每季度至少舉辦一次法治講座
在更加基層的鄉(xiāng)村社區(qū),公共法律服務的觸角也將進一步延伸。
《意見》提出,要加快村(社區(qū))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室的建設工作。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室依托村(社區(qū))便民服務站或法律顧問室、人民調解組織建立,是服務村(社區(qū))最基層的公共法律服務實體平臺。村(社區(qū))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室設主任1人,同時每個村(社區(qū))應當設立一名法律顧問。
“作為公共法律服務在最基層的觸角,工作室要發(fā)揮‘快速反應’的效果。”田亮表示,工作室主要承擔解答法律問題、提供法律意見、代擬法律文書、參與糾紛調處以及協(xié)助起草、審核、修訂村規(guī)民約等工作。此外,《意見》還明確提出,村(社區(qū))法律顧問每月提供不少于4小時的現(xiàn)場法律服務,每季度至少舉辦一次法治講座,要對“顧而不問”的現(xiàn)象說“不”。
田亮介紹,作為公共法律服務的實體平臺,工作站與工作室既要“搭好臺”,也要整合各方力量“唱好戲”。工作站與工作室將與公共法律服務中心、法律援助機構、公證機構、司法鑒定機構、律師事務所、人民調解組織等有效對接。同時,要建立部門協(xié)作機制,加強與法院、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民政、信訪、工會、共青團、婦聯(lián)、殘聯(lián)等相關部門的協(xié)作,實現(xiàn)公共法律服務與訴訟服務和社會服務的有效對接。要加強專業(yè)人才建設,整合律師、公證員、司法鑒定人員、人民調解員、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力量,建立公共法律服務人才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