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國安邦重在基層。基層治理是國家治理的基石,基層治理是否有效,決定經濟社會是否能持續(xù)發(fā)展、繁榮和穩(wěn)定。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是共和國的堅實根基,人民是我們執(zhí)政的最大底氣。”這為基層治理指明了方向,推進基層治理必須堅持群眾主體地位。
在“一枝一葉總關情”的為民情懷中,推進基層治理。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人民至上”響徹中國大地;今年兩會期間,“人民”這個詞再次高頻出現,無一不反映了我們黨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的執(zhí)政理念。“水有源,故其流不窮;木有根,故其生不窮”。人民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社會變革的推動者,脫離群眾談基層治理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根之木。推進基層治理,干部必須牢固樹立群眾觀,在思想上尊重群眾,感情上貼近群眾,在行動上靠近群眾,“與群眾坐同一條板凳”。
在“民之所望,施政所向”的不懈奮斗中,推進基層治理。推進基層治理,必須準確把握群眾思想脈搏、困難問題,了解群眾所思、所想、所盼。民之所望,施政所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xiāng)愁,是人民群眾所向往的美好生活,從“美麗中國”,到“美麗鄉(xiāng)村”,再到“美麗”強國,黨和國家一直在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奮斗。推進基層治理,必須將人民群眾的需求擺在首要位置,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最大限度的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和主觀能動性,構建起共建共享共治的基層治理新格局。
在群眾工作方法的探索創(chuàng)新中,推進基層治理。產生于上世紀60年代的“楓橋經驗”,之所以能夠歷久彌新,關鍵就在于在幾十年的發(fā)展歷程中,各地對“楓橋經驗”的探索創(chuàng)新,從鄉(xiāng)村“楓橋經驗”衍生出了城鎮(zhèn)社區(qū)“楓橋經驗”、海上“楓橋經驗”等,讓“楓橋經驗”實現了升級改版。這啟示我們,在開展基層治理工作中,不僅要學習推廣諸如“楓橋經驗”、文建明工作法等群眾工作方法,還要結合基層實際,綜合群眾需求、上級要求,探索出好的群眾工作方法。
基層治理,為民治理。在基層治理的課題中,人民就是閱卷人。讓我們“只爭朝夕,不負韶華”,奮力答好基層治理的時代考卷。(營山縣委組織部 楊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