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共確認起義參加者名錄達到1063人
●其中川籍將士80人,名錄人數(shù)排在全國第五
“參加八一南昌起義的四川籍將士名錄,新確認、增加3人。”8月1日,記者從江西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獲悉,自2017年以來,紀念館新增起義將士名錄21人,其中川籍3人。
截至目前,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共確認起義參加者名錄達到1063人,其中川籍將士(包含重慶)為80人,名錄人數(shù)排在全國第五。
此次新增的21人中,有6人是新中國成立前犧牲的烈士、4人是老革命、1人是隱秘戰(zhàn)線人員、3人為江南別縱隊領導成員、2人為華僑、2人是民主黨派人士、3人為其他人員。
三名川籍起義將士分別是:蔣仁風(1904-1981),四川蓬溪人;賈佐(陳昌)(1907-1960),四 川 儀 隴 人 ;熊 正 心(1895-1940),四川江津(今重慶江津區(qū))人(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以當時籍貫認定)。
2017年,在南昌起義90周年之際,本報記者曾在地方黨史機構(gòu)以及家屬等處尋訪到上述3人的相關信息,并將這些資料提交給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經(jīng)紀念館的考證,當年即確認蔣仁風、熊正心二人為起義參加者,此后又經(jīng)過反復查證,確認賈佐(陳昌)也為起義參加者。
另 有 一 名 新 增 起 義 將 士 張 耀 南(1885-1963),為湖南澧縣人,1949年隨軍解放大西南后,便留在四川工作,逝世后也安葬于成都。
1927年8月1日凌晨,在以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為領導的兩萬余人在南昌舉行了武裝起義。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宣告了由中國共產(chǎn)黨獨立領導的第一支革命武裝誕生,從此,黨和人民有了自己的軍隊。
自1956年成立以來,健全和完善南昌起義參加者名錄,是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未曾間斷的工作。在建軍七十周年的時候紀念館展示的只有104人,在建軍八十周年的時候起義參加者名錄展示為858人,2014年增加到1042人。2017年,在建軍九十周年時,紀念館將這1042人的名字鐫刻在館內(nèi)的名錄墻上。
此次新增21人名錄,是近年來關于南昌起義歷史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這幾年通過不斷地尋找,到目前為止,我們展示的共有1063人。”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相關負責人說。
三名川籍將士簡介
●蔣仁風,四川蓬溪人。曾用名蔣葉南,1926年參加國民革命軍,在葉挺率領的第二十四師七十二團一營一連任通訊班長。1927年7月在江西涂家埠由連長彭云良介紹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隨軍參加了南昌起義,會昌戰(zhàn)役中身負重傷,與黨失去聯(lián)系。后曾回鄉(xiāng)參加川民除暴團,抗戰(zhàn)時期重新入黨。后在重慶的中學任教員,做統(tǒng)戰(zhàn)工作。新中國成立后歷任西南公安部科長、西南政法學院講師等職。
●賈佐,四川儀隴人,真名陳昌。1924年考入川軍第六師“軍官講習所”的學生隊。1926年參加北伐。1927年任賀龍的上尉侍從副官,參加了南昌起義,起義時任“賀龍手槍隊”隊長,同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曾任廣東梅縣蘇維埃政府赤衛(wèi)隊總隊長。1931年入上海中央特科,開始從事隱蔽戰(zhàn)線的工作,新中國成立后曾遭錯捕,后平反,恢復黨籍。曾在重慶獅子灘水電站工作。
●熊正心,四川江津人(今重慶江津區(qū))。1918年在法國勤工儉學,1923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1927年回國參加大革命,在全國總工會工人糾察隊任政治指導員,后任警衛(wèi)團黨代表,同年8月1日參加南昌起義,負責起義軍的給養(yǎng)后勤工作。南下途中受傷,后轉(zhuǎn)移到上海,擔任黨的秘密聯(lián)系工作。1930年遵照黨的指示,回四川養(yǎng)傷,以教學為掩護,進行革命工作。1940年被敵人下毒,遇害犧牲。
巴蜀軍魂
80人名單,根據(jù)現(xiàn)有信息查證,分布在四川40個縣市,包括直轄前重慶的11個地區(qū)19人(籍貫是按照當時的縣市隸屬認定)。其中有13人,只知道籍貫是四川,但根據(jù)現(xiàn)有信息尚無法具體到某個縣市,有一人籍貫為“四川路南”,疑似有誤。明確籍貫為66人。□本報記者 王國平
根據(jù)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提供的資料顯示:加上此次新增的3人,參加南昌起義的四川籍將士名錄一共80人。
3人為女兵
川籍將士中,有3名女兵,她們是周開璧(也有寫作周開壁),四川人;曹澤芝,四川江津人(今重慶江津區(qū));熊某某,四川人,均為武漢中央軍事政治學校女生隊學員。
據(jù)長期從事南昌起義人物研究的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研究館員肖燕燕介紹,南昌起義中誕生了人民軍隊的第一批女兵,她們大都來自武漢中央軍事政治學校女生隊,還有一部分屬于地方干部及少數(shù)起義參加者的親屬。
據(jù)肖燕燕提供的名單,包括四川三名女兵在內(nèi),女生隊學員有31人。
根據(jù)早年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對曹澤芝的訪問記錄記載,曹澤芝與周開璧不僅同為四川人,兩人還是表姐妹。起義時,她們都在九江。起義后,兩人改裝從九江輾轉(zhuǎn)追趕起義部隊,跟隨賀龍部隊行動,此后又參加了海陸豐武裝起義。
川籍女兵“熊某某”出現(xiàn)在女學員彭援華的回憶文章中。起義軍失利后,有些女兵們跟隨朱德所率部隊轉(zhuǎn)戰(zhàn),但因條件越來越艱苦,彭援華等四位女兵被動員離隊。和彭援華一起離隊的四位女兵中,就有一個是四川籍的熊某某,但不知道全名。
記者此前從四川鄰水縣黨史地方志辦公室獲悉,根據(jù)相關檔案和回憶錄顯示,“熊某某”很可能是鄰水人熊儀芳。熊儀芳有個弟弟叫熊復,曾在北京工作。據(jù)熊復的兒子熊文平回憶,他經(jīng)常聽到父親生前講起關于熊儀芳參加南昌起義的事跡。如今在鄰水縣史志辦還保存有一張武漢中央軍事政治學校女生隊的畢業(yè)照。據(jù)介紹,這張照片是1980年代,由熊儀芳的親人捐獻給鄰水縣黨史辦公室的,遺憾的是當時未能留下更多的訪問記錄。
女兵3人 犧牲7人 平均28歲
南昌起義中的80名川籍將士
7人在起義戰(zhàn)斗中犧牲
80人的名單中,至少有8人犧牲在1927年,其中有7人是在南昌起義以及隨后的戰(zhàn)斗中犧牲。
合川人鄒維清,1922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北伐時任葉挺部隊衛(wèi)生大隊大隊長。參加南昌起義后,隨軍轉(zhuǎn)到廣州,后參加廣州起義,在廣州巷戰(zhàn)中不幸中彈,腳受重傷。后隨軍撤退,進軍到海陸豐,因傷病犧牲于行軍途中。1952年被瀘州行署批準為革命烈士。
酉陽人冉國平,也是早期的一名共產(chǎn)黨員,四川講武堂畢業(yè)。1927年初隨朱德從萬縣到南昌,后參加了南昌起義,任國民革命軍第九軍參謀處處長。8月18日,隨起義部隊開抵瑞金壬田村時,與兩團守敵展開激戰(zhàn)。戰(zhàn)斗中隨朱德親臨火線,不幸中彈犧牲。
富順人許祖熊,1920年赴法國留學。1926年進入黃埔軍校,在周恩來領導下工作。八一起義時犧牲于南昌。
筠連人蘇重淮,1925年考入黃埔軍校第四期,同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后任國民革命軍第五軍軍官教導團第五連連長。1927年參加南昌起義后,參與廣州起義,戰(zhàn)斗中被機槍擊中犧牲,遺體葬于廣州城東關外。
成都人黃克鍵,南昌起義時任第二十四師第七十二團營長,南下時在會昌戰(zhàn)斗中犧牲。
犍為人陳震華,四川講武堂畢業(yè)。南昌起義時任第二十軍第一師第三團副營長。1927年9月29日在山湖作戰(zhàn)中犧牲。
鄰水人葉蔭昌,南昌起義時在會昌戰(zhàn)斗中犧牲。
宣漢人顧浚,1924年5月入黃埔軍校第一期學習。1927年1月,調(diào)往南昌,任憲兵團第一營營長,與時任南昌公安局局長的朱德過往甚密。在南昌起義的籌備工作中,多次受黨的派遣,奔赴武昌、南京、上海、廣州等地,傳遞情報,籌資購買武器。8月1日,率全營官兵參加了南昌起義。不久,受派遣潛回南京從事地下活動,不幸被捕,囚于老虎橋模范監(jiān)獄。1927年8月24日,在南京雞鳴寺被國民黨特務秘密殺害。
平均年齡28歲
在這份80人的名單中,按明確記錄有出生年份的54人計算,1927年他們參加起義的平均年齡為28歲。在這54人中,有27人出生于1900年之后,26人出生于1880—1899年。年齡最大的是吳玉章,生于1878年。1928年在蘇聯(lián)期間曾著有關于南昌起義的報告《八一革命》,并呈報當時的共產(chǎn)國際執(zhí)行委員會;年齡第二大的是會理人劉達五,出生于1880年。南昌起義時任賀龍的第二十軍第一師前敵指揮、第一團團長;年齡第三大的朱德出生于1886年。(王國平 吳楓 侯小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