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是防汛抗旱的“耳目”,大大小小的水文站點猶如安插在江河之上的一個個“尖兵”。今年7月,水利部認定并發(fā)布了22處水文站為全國第一批百年水文站。其中,四川的都江堰水文站成功入選,也是四川目前唯一的百年水文站。
都江堰水文站
據了解,百年水文站是指建立運行時間超過100年的,能夠長期開展觀測的各類水文站。都江堰水文站位于岷江中上游河段,精準掌握著岷江多年徑流變化規(guī)律,為都江堰市及成都市中心城區(qū)水資源信息監(jiān)控和考核評價提供重要依據,同時為岷江中下游地區(qū)、省防辦、中央防總提供準確、及時的水情信息。
一百年前甚至更早的時候,都江堰是如何觀測水位水量的?此外,隨著四川水文現(xiàn)代化建設和基礎能力提升的深入開展,當前的水文監(jiān)測又發(fā)生了那些新的變化呢?
據了解,都江堰水文測驗歷史久遠,早在戰(zhàn)國時代,李冰就開始用石人觀測水位。到宋代,已有正式文獻記載寶瓶口用巖壁刻畫測量水位,稱為“水則”,而后的元代、明代均有史書記載在都江堰不同地方以刻畫觀測水位的情況。
在都江堰寶瓶口,一塊長方形的白色石質水尺立在水中,上面有相關的數(shù)值刻度。“這就是古人用來觀測水位的‘水則’,也就是我們現(xiàn)在所說的水尺。可以看到,它的中間有一個斷層,斷層以下是清朝時所立,以上的部分是后人添加的。”四川省成都水文中心都江堰測報中心主任張念介紹。
都江堰寶瓶口水則
據悉,現(xiàn)保存最早的都江堰寶瓶口原始觀測資料是在清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民國時期同樣沿用水則來觀測水位。隨著歷史的演進,1936年8月,都江堰水文站實體站址依水而建,被稱為“四川水文測驗第一站”,其位置位于都江堰水利工程核心區(qū)域——魚嘴分水堤和飛沙堰溢洪道之間。
在百年風雨歷程中,都江堰水文站先后經歷了數(shù)十場特大暴雨和洪水的侵襲,每次都將第一手水文情報及時準確上報,為上級部門防汛減災決策部署提供及時可靠的水文數(shù)據支撐。2005年3月,都江堰水文站被水利部評為“全國文明水文站”。
如今,隨著四川水文基礎能力提升的深入推進,都江堰水文站也走在了信息化、現(xiàn)代化建設的前列。
都江堰水文站現(xiàn)代化的測驗設備
“水文測報技術在不斷演進,從古代石人觀測、水則刻畫,到后來依靠測船、鉛魚等設備測量,再到現(xiàn)在的全自動觀測,四川水文正逐步建立起‘空天地’一體化的水文監(jiān)測體系。”四川省成都水文中心副主任李戈然介紹,目前都江堰水文站安裝了遙測蒸發(fā)自計雨量、水位計,全自動纜道、固定式雷達波在線測流系統(tǒng)及視頻測流系統(tǒng),雨量、水位、流量均實現(xiàn)自動化監(jiān)測,水文測驗基本實現(xiàn)了全要素、全量程、全自動。(郭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