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新聞聯播》關注了正在成都博物館舉行的“漢字中國——方正之間的中華文明”特展。
進入“漢字中國”的展廳,需穿過一個幽暗且充滿星星點點的長廊,它寓意走進漫漫的歷史長河,人類在蒙昧黑暗中探索,文字的出現就像我們看到的點點星光,順著這條長廊一直走到盡頭,我們就看到了文明的曙光,找到了中國漢字的源頭。
距今8000年前的刻符龜甲,出土于河南舞陽的賈湖遺址,它是人們最早在龜甲上發(fā)現的刻畫符號。它的上面刻畫了一只眼睛,這只眼睛的刻法,很像比它晚四、五千年,被稱作“中國最早的文字”的殷墟甲骨文中,“目”字的刻法,甚至還要更加寫實,不僅有著眼睛的輪廓,瞳孔似乎也被勾勒了出來,這是要傳遞怎樣的信息呢?
“我猜肯定是古人想說看到了什么。”
“人類文明在混沌中張開了眼睛。”
“通過這只眼睛感覺要穿越了。”
“烏龜殼就是8000年的寫字的紙。”
龜甲上的“眼睛”符號,讓網友們腦洞大開。據了解,這塊龜甲是1987年出土于賈湖遺址的一處古墓,墓的主人為男性,與其同時出土的還有另外7副龜甲、兩只骨笛和叉形骨器,其中龜甲和叉形骨器都帶有“符號”。據考古人員推斷,這些東西有可能是原始宗教活動上的一種道具,墓主人極有可能是一位祭司。還有一種說法,刻下這些符號,有可能是人們?yōu)榱苏莆仗煳臍夂虻淖兓灿锌赡苁怯脕肀磉_契刻者的某種意圖。
另外,考古人員還研究發(fā)現,在賈湖遺址當中所發(fā)現的象形符號和殷商時期的甲骨文很相似,但由于這些符號并未“成系統”存在,故還不能被稱作“文字”。而賈湖遺址與殷墟都在河南,所以它與殷商時期的甲骨文無論是文化淵源、還是地理淵源都是一脈相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