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第81屆世界科幻大會的重頭戲,備受矚目的2023雨果獎頒獎典禮于10月21日晚在成都科幻館雨果廳舉行。雨果獎17個獎項和驚奇獎、北極星獎一一揭曉,劉慈欣、羅伯特·索耶等眾多嘉賓與全球幻迷在線上線下共同見證了這一“科幻文學界的諾貝爾獎”的產(chǎn)生。
據(jù)悉,本次雨果獎的提名和最終決選獲獎名單,均由世界科幻大會會員投票選出,評選委員會負責提名收集、票數(shù)統(tǒng)計和資格審核。今年是雨果獎首次在中國進行評選和頒獎,得到了全世界幻迷的廣泛參與,這也是有史以來非英語會員參與人數(shù)最多的一次。
作為傳統(tǒng)科幻重要地區(qū),歐美地區(qū)的作品(人員)在獲獎名單中依然表現(xiàn)不俗,最受關注的“最佳長篇小說”頒給了美國科幻作家T.金費舍(T.Kingfisher)的作品《蕁麻和骨頭(Nettle&Bone)》。
近年來發(fā)展迅速的中國科幻力量在今年的雨果獎中表現(xiàn)搶眼,科幻作家海漄的小說《時空畫師》獲“最佳短中篇小說”;科幻藝術家趙恩哲獲“最佳職業(yè)藝術家”;科幻粉絲雜志《零重力報》獲“最佳粉絲雜志”。此外,獲獎名單中也有尼日利亞裔、波蘭裔作家的身影,充分體現(xiàn)了本屆雨果獎的權威性和世界性,顯示出來自不同國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作者在思維和想象力上的交流與碰撞。而這,也正是成都世界科幻大會的主題“共生紀元”的寓意。
金費舍作品獲“最佳長篇小說”
10月21日晚,成都科幻館前往雨果廳的通道上,奇幻造型在燈光的輔助下呈現(xiàn)出滿滿的科技感和未來感,讓人宛若置身于浩瀚的宇宙空間。來自世界各地的參會嘉賓、幻迷從這里走進雨果廳,等待激動人心的時刻。
晚上7點,伴隨著鼓點,現(xiàn)場觀眾根據(jù)各自席位上數(shù)字1或0的號碼牌,在節(jié)奏中分別起立,用0和1組成的計算機語言,共同“喊”出“在成都遇見未來”的大會口號,以最科幻的方式表達對雨果獎的期待。
伴隨著一群身穿太空服的成都小科幻迷帶來的舞蹈《I Love Science Fiction》,2023雨果獎頒獎典禮正式拉開帷幕。
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會副主席、2023雨果獎評選委員會負責人戴夫·麥卡蒂對本次雨果獎評選做了說明并感謝全球關心雨果獎的幻迷。戴夫說,這份關心和支持讓雨果獎得以蓬勃發(fā)展,能夠幫助大家一同完成今年的評選過程。
“最佳長篇小說”歷來是雨果獎的重中之重。今年,這一重磅獎項頒給了美國科幻作家T.金費舍(T.Kingfisher)的作品《蕁麻和骨頭(Nettle&Bone)》。這本小說創(chuàng)造性地借鑒了許多熟悉的童話故事,創(chuàng)造了溫馨又危險的龍與地下城般的冒險。
“最佳長中篇”和“最佳短篇小說”分別頒發(fā)給了肖恩寧·馬奎爾(Seanan McGuire)的作品《溺水女孩之謎》和薩曼莎·米爾斯(Samantha Mills)的作品《兔子測試》。英國幻想文學作家特里·普拉切特的傳記作品《特里·普拉切特:充滿軼事的一生》獲得了“最佳相關作品”。
獲獎者上臺時,一共登臺的還有一位小幻迷。大手與小手的相牽,體現(xiàn)了科幻所承載的寓意:希望與未來的連接。
劉慈欣為海漄頒出“最佳短中篇小說”
值得關注的是,本次雨果獎名單中,中國作品及人員獲得的獎項類別豐富、人數(shù)眾多,為歷屆之最,充分體現(xiàn)了中國科幻近年來的發(fā)展壯大。
中國科幻作家海漄的作品《時空畫師》榮獲“最佳短中篇小說”。海漄也成為繼劉慈欣、郝景芳后,第三位獲得雨果獎作品獎的中國科幻作家。當晚,現(xiàn)場將這項榮譽頒發(fā)給海漄的,正是2015年憑借《三體》獲得“最佳長篇小說”的中國首位雨果獎得主劉慈欣。當雨果獎獎杯從“60后”的劉慈欣交到“90后”的海漄手中,現(xiàn)場爆發(fā)出熱烈的掌聲。中國科幻,在兩代科幻人的交接中,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據(jù)了解,海漄出生于1990年,他于2022年發(fā)表的《時空畫師》,靈感來自于《千里江山圖》作者、天才畫家王希孟的人生經(jīng)歷。小說追溯了一幅虛構的名畫創(chuàng)作以及“當時”的朝野權力斗爭故事,將最近幾年很熱的“在故宮修文物”的話題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歷史、推理、科幻相結合。海漄將這本小說視之為其科幻創(chuàng)作的階段性小結。他說:“在這篇作品中,我盡力平衡了故事、人物、歷史的關系,希望能給讀者帶來一篇成熟之作。”
中國科幻插畫家趙恩哲獲“最佳職業(yè)藝術家”,他被譽為“插畫界的劉慈欣”和“國內(nèi)星際科幻繪畫第一人”。趙恩哲的插畫作品展示了他對科幻世界的獨特視角和創(chuàng)造力,多刻畫未來城市的景觀以及巨大的星艦,細節(jié)處充分利用CG藝術的特性精雕細琢,作品具有相當強的故事性,充滿了硬核科幻美學風格。作為來自中國的年輕插畫師,他的作品幾乎都是在不斷探索科幻前沿與東方文化的雙重背景下產(chǎn)生的。此前,趙恩澤曾表示,自己的愿望是把蘊含東方哲學的科幻美術推廣到全世界。
由中國幻迷河流、零始真共同創(chuàng)辦的科幻粉絲雜志《零重力報》獲得“最佳粉絲雜志”獎。該雜志旨在團結中國科幻迷群體的創(chuàng)作力量,對過去的科幻事件進行采訪和考古,針對當下的實事熱點進行評論,同時介紹世界各地的科幻資訊、歷史與現(xiàn)狀。
權威性和多元性兼具
據(jù)介紹,本屆雨果獎在提名階段有超25000部科幻作品及個人參與了提名,19類獎項共有114個入圍作品(人員)。全球幻迷除了翹首以盼,也深度參與其中。由于雨果獎開放和包容的評選機制,在組委會中外方的共同努力下,非英語作品首次受到全世界科幻迷的矚目和關注,進一步推動了全球科幻文學多元化的發(fā)展。這也是有史以來非英語會員參與人數(shù)最多的一次雨果獎評選。
從獲獎名單,也可以看出本次雨果獎的權威性與世界性——獲獎者中有不少來自歐美等傳統(tǒng)科幻重鎮(zhèn),在各大科幻獎項評選中屢有斬獲的名家名作,同時也不乏來自韓國、尼日利亞、越南等非英語國家的作品(人員)入圍,充分體現(xiàn)了本屆雨果獎的權威性和世界性。
“最佳短篇作品編輯”頒給了享譽世界的科幻與奇幻雜志《克拉克世界(Clarkesworld)》的創(chuàng)始人兼總編輯尼爾·克拉克。作為主編,尼爾·克拉克致力于發(fā)掘新興作家和推廣多樣化的聲音,為讀者帶來新鮮的科幻和奇幻作品。
獲得“最佳系列小說”的是波蘭裔英國作家艾德里安·柴科夫斯基創(chuàng)作的《時間之子系列小說(Children of Time Series)》,該作品以其復雜的世界構建、深入的人物刻畫和科學概念的探索而受到廣泛贊賞。
由科幻衍生的漫畫、戲劇影視作品也在本屆雨果獎中得到充分體現(xiàn)。如獲得“最佳戲劇表現(xiàn)(短片)”的《蒼穹浩瀚:巴比倫灰燼(The Expanse:“Babylon’s Ashes”)》,是根據(jù)同名暢銷書改編的科幻電視連續(xù)劇最終季的最后一集。獲得“最佳戲劇表現(xiàn)(長片)”的是今年的奧斯卡最佳影片《瞬息全宇宙(Everything Everywhere All at Once)》。漫畫《賽博朋克2077:大城之夢Cyberpunk 2077:Big City Dreams)》獲得“最佳圖像小說或漫畫”。
特拉維斯·巴爾德里(Travis Baldree)依靠長篇小說《傳奇與拿鐵(Legends&Lattes)》贏得了“驚奇獎——最佳新人獎”。尼日利亞裔美國作家妮狄·歐柯拉福撰寫的小說《阿卡塔女巫(恩西比迪腳本)》獲得了“北極星獎——最佳青少年圖書獎”。
此外,世界科幻協(xié)會品牌委員會委員、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會聯(lián)合主席本·亞洛還將“大心獎”這一意義非同一般的獎項頒發(fā)給了博比·安布魯斯特(Bobbi Armbruster),以感謝其為科幻社群建設做出的突出貢獻。
作為雨果獎頒獎典禮的傳統(tǒng)環(huán)節(jié),現(xiàn)場幻迷還一同緬懷了過去一年去世的幻迷。大屏幕上一個又一個名字飄向星系遠方,化為光點,成為星辰的詩篇。
作為全世界科幻界最高獎項之一,雨果獎被譽為“科幻文學界的諾貝爾獎”,是為紀念“科幻雜志之父”雨果·根斯巴克,由世界科幻協(xié)會所頒發(fā)的獎項。自1953年起,每年在世界科幻大會上頒發(fā)。(陳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