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問責反映一級黨組織的用人導向和價值取向,事關黨和人民的事業(yè),事關干部干事創(chuàng)業(yè)積極性。然而,問責是一把“雙刃劍”,用好了會起到治病救人的效果,達到“問責一個、警醒一片”的目的;用不好就會陷入“問責一個、嚇壞一片”的尷尬境地,讓干部認為做得越多就錯得越多,人人自危,怕出事而不干事,失去了問責的初衷。為此,精準問責務必做到“六不”。
要不看“來頭”,不受外界干擾。干部問責是一把標尺,能不能做到“一碗水端平”,事關重大。如果尺子彈性大,因人而異,因“關系”而變,就會失去公允、難以服眾。在實施干部問責的過程中,如果因為某個干部有“背景”、有“后臺”、關系“硬”,便把“利劍”高高舉起、輕輕放下;或是把“板子”打在負次要責任者的屁股上,讓別人成為“背鍋俠”,就會失去問責的精準度和公信力,失了公正、寒了民心,破壞了政治生態(tài)。為此,各級黨組織要不看“來頭”,只對事不對人,確保問責利劍“靶向”落到實處,全力維護黨紀的嚴肅性和權威性。
要不循“私情”,不分親疏遠近。對干部問責是一件嚴肅的事情,不僅需要嚴格的程序,更需要嚴謹?shù)淖黠L。如果領導干部夾雜著“私情”,因為某個本該被問責的干部是老同學、老部下、好朋友,或者是曾幫助過自己的“鐵哥們”,就“心慈手軟”、網(wǎng)開一面,或者“睜只眼閉只眼”、推一推動一動,到頭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自認為悄無聲息地幫了個“小忙”、落了個“人情”,這樣文過飾非的問責,就是在掩耳盜鈴,敷衍的是組織,蒙蔽的是群眾,損害的是事業(yè)。為此,各級黨組織在對干部問責時,務必實事求是、客觀公正,杜絕好人主義,確保風清氣正。
要不打“棍子”,不失組織關懷。失責必問、問責必嚴并不意味著一問責就要“頂格處分”,更不是要把失職失責的干部“一棍子打死”。如果隨意擴大問責面積、加大問責尺度,就會背離問責初衷。要設身處地站在被問責對象的立場上思考問題,對開拓進取、敢闖敢試的干部,要一分為二地看,不能拿著“放大鏡”去看缺點。要堅持嚴管與厚愛相結合,認真落實“三個區(qū)分開來”,全面匯總精準研判,讓問責既觸動內(nèi)心、警醒他人,又不挫傷積極性。要減輕被問責干部心理壓力,杜絕問責后對干部進行“冷處理”,多些溫暖關懷,讓他們放下包袱改錯誤,輕裝上陣干事業(yè)。(江安縣紅橋鎮(zhèn)人民政府 白詩雪)